其他
“解谜”的乐趣——喜欢推理的我们 | 中青报道
中青记者:张鹤蓝、杜敬心、吴枳燕责任编辑:施文昕、于念露
这是经典解谜手游《Cube Escape(方块逃脱)》系列中“剧院”的初始场景。带有诡异色彩的场景、环环相扣的线索、出人意料的剧情和支撑游戏本身的巨大而复杂的谜题,都极大地吸引着喜欢推理解谜的年轻人。
(来源:《Cube Escape-Theater》)
在2019年度亚马逊kindle付费电子书畅销榜中,悬疑推理类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无人生还》《白夜行》分别位列第二、第六、第七。豆瓣用户中,近15万人关注了“推理”专题,超200万人看过经典推理电影《盗梦空间》,并在豆瓣中留下25万余条短评。去年十二月,推理电影《误杀》累计票房过11亿,原定于大年初一上映的推理电影《唐人街探案3》预售票房破2亿,创造了华语电影预售最快破2亿的纪录。
(来源:微博@唐人街探案)
推理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无论是上小学时那套全班传阅的《冒险小虎队》,还是攒零花钱去书摊租的《名侦探柯南》,抑或是初中午休时看的《无人生还》,推理类内容总以书籍、漫画、电影、电视节目、动画、游戏等各样的方式伴随着我们成长。
“打破第四堵墙”式的交互感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天杨(化名)的推理类作品初体验,始于小学四年级,那时中文版的“冒险小虎队”系列销量已突破3000万册,成为了中国少儿第一畅销书。提起这套多年霸占中国童书市场头把交椅的推理小说时,天杨清晰地记得身边同学们对这套神奇的、与众不同的图书的追捧。“当时基本上所有人都在读,每个班里,不论男女,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几本。看完自己有的几本之后,同学们还会互相交换着看。”
除了因为三位主人公的年龄与天杨相仿(碧吉12岁、路克11岁、帕特里克12岁),让她产生认同感外,每一本《冒险小虎队》还为小读者提供了特种解密卡和纸化的破案小工具。通过这些推理工具,天杨不仅可以亲身参与破案过程,还可以“对话”作者,获取每章节后作者提出的问题的隐藏答案,这些答案往往以书中的描述或插图中的细节为依据,考验着每位读者的“推理嗅觉”。天杨认为,“独一无二的互动感,较为严谨、富逻辑性的剧情”构成了她对于推理类内容的初印象,也让少年时代的她为此深深着迷。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本科生王宛(化名)对推理的兴趣是偶然产生的。“虽然中学时同学们经常关注欧美的推理剧,像《神探夏洛克》《基本演绎法》等,但我没有主动关注过推理。直到有一天Kindle推荐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给我,我一下子就被这种情节精彩、逻辑性强、反转刺激的文学吸引了,看完那本推理小说后便紧接着看了一堆阿加莎的小说还有改编的电影。”
她认为读推理小说和看推理电影让她很有“参与感”:在这“参与”的过程中,她能得到和“侦探”同样的线索,可以跟着剧情进行推理,并且她也很喜欢逻辑推理时大脑高速运转的感觉。王宛会在阅读推理作品或看推理电影时做“侦探笔记”,内容包括直接展现的线索(如动机、凶器、地图……),还会记下自己对人物关系的梳理和对伏笔的推测等。有一次候机时,由于飞机延误时间较长,王宛在机场的书店买了一本《福尔摩斯探案精选》,打算打发时间。在阅读《红发会》时,她记下了几个疑点:
一、委托人的伙计应征时只要一半的工钱;二、委托人的伙计每天要去到地下室很长时间;三、红发会招人条件十分怪异,仿佛为了委托人量身打造;四、委托人白天离开自己的店铺去红发会上班,但做的完全称不上是工作,且有人监视着他不让他离开红发会;五、委托人在红发会上班期间,店铺由委托人的伙计全权负责。
于是王宛进一步猜想“红发会”是一个骗子团伙编的幌子,目的是为了委托人店铺的白天使用权,也许店铺的地下室有通往某个地方的秘密通道,这个秘密被委托人的伙计发现了。当情节发展,福尔摩斯推理出的结果(骗子团伙挖通了一条委托人店铺和伦敦某银行的地下室的地道,用以盗窃地下室存放的大量黄金)和王宛的猜测对应上时,她兴奋地连神经都好像在颤栗。
推理内容所产生的交互感打破了剧情人物和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戏剧术语,即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墙),在思维的世界里,情节的发展仿佛是被每个观众的思考所推动的。
故事性与体验感兼备的新形式
比起小说、电影,推理类活动内容交互的特点更加强烈地体现在如密室逃脱(真人实景的逃脱游戏)、剧本杀(扮演类真人探案游戏)等的新兴线下活动中。在线下活动中,玩家不仅对案情故事有更为真实的参与感,对谜题也有更强的挖掘力和更大的自主性。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2018级的本科生邓紫(化名)对推理的热爱就源于初中时的一次密室逃脱。
(来源:公众号“逃脱反斗城”)
第一次被“关”在“密室”里、只能尝试通过推理线索来“逃生”的体验让当时还是初中生的邓紫一时难以适应。但每当通过努力得到了小小的进展时,她都感到十分欣喜。“密室”的最后一关让她记忆犹新:在触动机关后,面前的“棺材”突然竖起,并出现了一个圆盘。只有根据之前收集到的线索,把圆盘上的指针拨到指定位置才能通关。突如其来的难题伴随着“密室”中略微恐怖的气氛,让她和同学们压力倍增。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密室”得以破解,“逃出生天”的成就感也让她久久不能忘却。
自此之后,推理带来的快乐让邓紫开始涉猎更多相关的游戏,比如“剧本杀”和“狼人杀”。在邓紫看来,推理就是根据已知占卜未知的游戏。虽然她有些胆小,但这不妨碍她享受和喜爱推理,一步步找出“坏人”会让她感到自己充满了正义与智慧。
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袁鑫茹接触推理的时间不算长。高二上学期时,社团成员们决定体验一下线下“剧本杀”。在解谜案件的过程中,玩家需要进行“实景搜查”。袁鑫茹和朋友们拥挤在“尸体”身边翻检物品、寻找线索,热闹的讨论减少了她对于凶案故事的恐惧,提升了她对于探索和解谜的兴趣。第一次抽到“凶手”角色,也激起了她的表演欲和好胜心。她回忆表现最好的那场游戏的情景:在一个房间里,大家都坐在黑色皮质大沙发上,各自陈述所扮演角色的故事和在搜证过程中的发现。她一个人站在白板前面,负责记录、整理线索和分析案件。随着推理的深入,碎片化的线索被串连成线,逐渐浮现的真相让她感到不寒而栗:“人物、情节的纠葛、冲突,只有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下才能理清。原来我们五个人所饰演的身份竟是同一个人。”推断出的结局在她的意料之外,也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朋友们。
“对我来说,‘剧本杀’的精髓是大家在头脑风暴之后一起去喜欢的餐厅,一边吃饭一边交流感想。”因为她的朋友四散各地,所以他们约定在每年的大年三十那一天齐聚,一起去玩剧本杀。几年下来,他们都从新人变成了经验丰富的“老手”。
在袁鑫茹看来,推理需要平衡自己的理智和情感,用逻辑和共情探寻故事的真相。“我因为所爱的人们喜欢推理,也因为推理本身的魅力而由衷地热爱它。”在推理成为爱好后,她感觉自己不仅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取舍,还提高了对谎言的敏感度。“推理让人头脑清醒、逻辑清晰,也让我在生活中更有安全感了。”
逻辑推理or故事内核
谈到对推理类内容发展的期待时,邓紫希望更多的推理作品把着重点放在情节的严谨合理上。“我希望未来的推理作品能够适当减少恐怖惊悚的元素,更加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只有推理过程中的每个点、每条线都解释得通,整个故事才能让人信服。”王宛认为推理作品的魅力在于能够打破常规、出人意料,她希望创作者们少用“新瓶”装“旧酒”,能够创作出更异想天开的新内容。
在天杨看来,推理作品本质上是一种有“魔力”的载体。悬疑色彩和扣人心弦的情节,使人们更容易对这类作品产生兴趣,从而对作品所承载的很多内容产生关注。通过阅读各种基于民事刑事案件的推理作品,她知道了很多的法律知识,同时,她一直关注的综艺《明星大侦探》系列经常围绕社会热点话题设计案件,使得观众在观看明星推理凶手的同时了解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现象。
(来源:微博@明星大侦探官微)
对袁鑫茹而言,推理的乐趣在于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PK以及出乎意料的“案情”,推理可以成为故事的钥匙——这些故事承载着超出推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不只是为了推理而推理。
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曾称《嫌疑人x的献身》“是我能想到的至为纯粹的爱情,绝好的诡计”。这本书作为日本史上唯一5冠王(直木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这本小说了不起”“本格推理小说Top10”“周刊文艺推理小说Top10”排行榜年度总冠军),在匪夷所思、天衣无缝的局外,是复杂的人性和极致纯粹的爱情。
当一个个故事找到了真凶,当光明在黑暗里一次次出现,当思维穿连起碎片,推理一步步通往终点的时候,我们享受着推理带来的新鲜感、沉浸感、成就感。我们关注推理的过程、正义的结果,有时又会思考故事的起因、悲剧的源头。
推理可以成为故事的骨架,串联起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情节。推理亦可以独立于故事之外,以纯粹的思维逻辑拨开复杂的表象。但无论是享受逻辑推理的刺激烧脑,享受一步步揭开谜底、和朋友通力合作逃出密室的成就感,还是被推理背后的故事所感动,思考故事更深的意义,在推理的世界里,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体会它。
本文系中山大学中大青年传媒原创作品
版权归中大青年微信公众号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